1、工作型拖延:这一类人往往在工作之前就会有一个工作很难很损耗精力的心里预设,所以长时间把这所谓“困难”的工作搁置。 学习型拖延:买很多的书,屯很多的资料,但是从来不开始学习。 瞎忙型拖延:永远在抱怨身边的人或事,但是从来没见有实际的行动或者成果。
2、拖延症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偶尔拖延可以让自己放松,但时常拖延则会延误工作、养成坏习惯。这本书除了分析拖延症的产生原因,还有针对方法。 不过,没有对拖延症进行心理学上的深入分析,这点蛮可惜的。
3、心里学研究显示: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如果“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让人产生强烈的自责和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那么就是患了“拖延症”。
4、《戒了吧,拖延症》 作者:辰格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主人公胡小懒,不遥远,也不陌生,就是生活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像你,像我,像他。他饱受着拖延的煎熬。从拖延症的行为模式,到拖延的可怕危害,再到拖延产生的深层原因,我们循序渐进地解开了这些谜团。
拖延症常见的7种行为表现 回避 人们会回避与完成任务有关的场所或情境,例如学生在期末的时候花很多时间去看展览、逛公园而不是在图书馆或教室完成作业或复习准备考试。
最近十年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几乎每件事情都是拖到最后时刻才开始,睡觉越来越晚,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可以说没有什么事情玩,翻翻视频软件,没什么可看的,翻翻微博,看了几个小时觉得都没意思,就是不睡觉,每天这么重复,总是这样拖延着。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手上有一大堆作业或工作等着完成,但却控制不住去看电视,一直拖到最后关头才知道去做事情?这就是所谓的拖延症。事实上,拖延症背后的科学不简单。
从上大学以来就喜欢看心理学书籍,因为高中的时候情商不是很高,总是跟人发生冲突,还敏感,所以总喜欢看些心理学书籍,希望能改善自己的表现。
否认与轻视 高效的工作方式是立刻处理那些重要且紧迫的事情,然而正在拖延的人则会将时间花费在一些紧迫但不重要甚至是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事情上,而对于那些重要且紧迫的事情他们通常采取否认或轻视的态度。
很挫败,这就是拖延所造成的内在后果。外在后果 拖延还可能导致所谓的外在后果,你很可能因为拖延而导致种种问题,例如因为拖延习惯而导致自己的伴侣最终受不了而分手等等。拖延习惯可能因此让你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自查你有没有拖延问题:看它是不是会让你烦恼? 拖延会带来内外后果,承受内部情绪的折磨和外部与他人关系上受挫。 描述拖延的循环怪圈。 拖延根源于社会竞争压力大,起源于学生时代的经历,主要为掩盖弱项,自我保护和部分阻碍自己进展的顽固信念。 (二) 审问拖延 拖延可能是因为 恐惧失败 。
心理学研究者有三个标准来界定拖延症: 这种行为会阻碍你达到预期目标,它是没有必要的,仅仅拖延完成事务。 拖延经常为患者带来压力、负罪感、降低效率、恐慌,及其他人对你不能完成任务,不能尽责的不良评价。 会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1、首先应该做一个时间规划,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做的事情。从小目标做起,我们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做成一个计划表,每完成一件事就打一个勾。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养成好习惯,慢慢掌控自己的时间。后续可以根据完成情况,扩大规划的时间范围。
2、第二步:用心吃饭。选择一个就餐时间,没有电视电话干扰,在食物进嘴里之前,看看食物颜色,质地,味道,留意你的生理反应和身体感觉,留意食物进到你舌头上的感觉,尝试每天吃一顿快餐时候去做这个练习。第三步:冥想审视自己的内心。
3、、不配成功:拖延用于做坏事后的惩罚、幸存者歉疚带来的想象罪行、自我评价差认为命中注定不能成功、认为自己过于完美而能轻而易举成功从而被妒忌(实质内心深处是有强烈的自卑感) 解决方法:你所恐惧的不代表是真实,或是永远真实。 最后提醒:人生的变故比起带来风险,更多的是让你进入更好的人生阶段。
4、游戏化训练+比赛激励 孩子的时间管理训练,要结合有趣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训练的乐趣。比如让孩子练习穿衣服的时候,可以约定计时,看看5分钟能穿几件衣服。这样在时间的限制下,孩子将会专注地进行学习和练习。
5、我们可以做 运动 ,在做运动的同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听音乐。约好友一起运动,通过运动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小事做起,这样给自己的压力不大,可以在进步中肯定自己。运动自己的大脑,遇到任务能有敏捷的反应。